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
丨首发于今日头条:百匠茶学院
丨作者:林方致
山中草木谁携种,潦倒尘埃不复归。
宁静致远,方得始终,我是林方致。
谷雨时节后,春日即将远去,牡丹花开得繁盛,蔷薇花也开满墙,池塘内的浮萍冒出头。看着那些嫩绿的浮萍,不知怎么的,想起了苏东坡的那句诗句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
可能是想着初夏快到来了吧,属于荷花的季节也要慢慢地走来了。对于荷花,艳丽一般也好,清雅一些也罢,都是各有各的风景,各有各的风姿。
那么茶呢?茶的浓与淡应该如何选择?这应该也是很多茶友关心的问题。
有些茶友认为口味清淡的茶,喝起来没有浓茶过瘾。在我看来,如果非要在浓与淡之间做出选择,建议大家还是喝淡茶为宜,浓茶实在不适合多饮。
长期喝浓茶不仅会伤害人的肠胃,使得人体的胃液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,导致消化不良,而且会对人体的心脏产生负担,浓茶中过量的咖啡因,还会使人心跳过快,血压升高,导致心脏负担。
喝浓茶还会使得人出现茶醉的现象,在强力的咖啡碱作用下,人体的中枢神经不断的被刺激着,人不得不长期处在兴奋的状态里,严重影响人的正常休息,进而出现头晕、心慌等症状。
茶汤的浓
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浓并不是单指茶汤颜色浓郁,这里所说的浓是指茶汤内含有内含物质过多,或许是因为投茶量过多,或许是因为茶叶被闷泡导致的结果。
茶汤之所以会过分浓酽,还需要从茶叶的内在物质说起。
不论是白茶、红茶、绿茶还是普洱茶,茶叶内部都含有至少700种的化学物质,而在这些物质其中有三大类是与茶汤的滋味有关,分别为咖啡碱类、氨基酸类、茶多酚类。
咖啡碱类,这类物质让茶汤有了苦味;
茶多酚类,此类物质使得茶汤有了涩感;
氨基酸类,这一类物质让茶汤的滋味清甜。
当我们想要一杯滋味、口感俱佳的茶汤时,就需要这三类物质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,谁也不能多,谁也不能少,这样茶汤整体的滋味才会和谐,比较的清爽。
1、投茶量过多
投茶量的多少,是决定一杯茶汤是否能够稳定的基础。投茶量过多,茶汤就容易有过多的咖啡碱、茶多酚等物质,也就使得茶汤浓重。
2、茶叶完整度不高
茶叶的破碎与否,会决定茶味物质释放的速度。假如茶叶的完整度不高,茶叶多为碎茶,那么茶叶内质的释放速度就会加快,茶汤的浓淡也不好控制。
3、茶叶进行闷泡
茶叶与茶水接触的时间过长,往往会形成浓茶。茶叶一直浸泡在茶水中,内质物就会不断的释放。
以上的三种情况就会使得原本三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,因此茶汤就浓了,也苦涩了,变得不再好喝。
提倡闷泡?
关于闷泡,我完全不提倡,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茶友却有不同的意见,发出了,自己手上的老白茶经过闷泡后反而更好喝的言论。
这完全是谬论。品质出众的茶叶,特别是老白茶,有着丰厚的内质,经过细致的加工,规范的存储后,内部的茶味物质更为的丰富。
在我们用盖碗进行冲泡时,只需要将茶汤快速地倒出,就能够浸出足够的茶味,茶汤醇、甘、润、柔一个也不会少。
只有品质粗劣、内质稀薄的老白茶才需要我们用闷泡的方式去闷出茶味,让茶汤脱离寡淡无味的行列,使得茶汤有些滋味。
煮茶要熬浓?
这样的说法也是不妥当的。我们虽然说白茶是“一年茶、三年药、七年宝”,但是在煮茶时却不能像在熬中药一样,长时间的熬煮。
煮茶喝,是为了体验茶汤美妙的滋味,而不是喝苦苦的“药汁”。煮一壶老白茶,饮一口能舒缓神经,能放松精神,能消食解腻,能生津止渴,能驱除疲劳。
但是大多数的时候,茶并不能代替药,所以我们也不能用熬中药的方式熬茶汤,熬煮只会注定茶汤浓、苦、酽,不香浓,更不好喝。
煮茶时,不建议大家长时间的煮茶,像是老寿眉这类老茶,只要将茶汤煮到“赤金色”的汤色就可以停火,倒出,品尝。
茶汤的淡
而我们所说的“淡”并不是真的指茶汤寡淡,没有滋味,也不是让茶友去喝那些如同白开水一样的茶汤。就算是“淡茶”也要淡得清雅、鲜冽,能让人回味。
品质上乘的茶,在品饮时给人带来的感觉应该是温润的、顺滑的、温柔的,例如福鼎的高山白茶,不论是新茶或是老茶都有这样的特点,又比如武夷山的岩茶,亦是如此。所以并不是茶汤颜色深就是浓茶。
这些茶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,它们都生长在得天独厚、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中,有着先天的优势,高山之处多云雾缭绕,苍绿大树环绕气候适宜,人烟稀少生态优,这方方面面的好,也有利于茶青内质积累。
因此高山出品的茶,氨基酸、可溶性糖、果胶物质等内质物的含量更加丰盈充沛,而苦涩、刺激的茶味物质含量相对就少了,茶多酚与咖啡碱的含量适中。
于是茶汤的风味自是清甜、醇和、绵柔、清爽、浆感十足的,也拥有了较高的耐泡度、生津感等优点。如此茶叶只需要用“快出水”的办法,就能冲泡出“清淡”但是风味俱佳的茶汤。
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,那些需要依靠闷泡才能有滋味的茶都是劣质的茶汤,无论是白茶、黑茶、红茶、绿茶皆是如此。
好茶无需闷泡,好茶“清淡”才好。
欢迎关注【百匠茶学院】,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!
原创说明: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(baijiang2018)原创出品,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,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
版权声明:本文图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5277906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apersinn.com/caipumeishi/80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