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我经常吃奶奶做的凉皮,那时的味蕾就是一张白纸,因此定格了对凉皮最初的记忆。
蒸凉皮的工序早已不记得,只记得奶奶蒸的每一张凉皮上,那刷得黄亮黄亮的生清油,就像三月里的菜籽花一般金黄。那种浓浓的清香,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给我沁满心脾的满足感。
家里的味道
奶奶调制凉皮汁水的情景,我至今还记忆犹新。取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线辣子,将其炕香后,舂碎成辣子面。
大蒜加盐捣成茸,装入盆中并放入辣子面。锅里倒入菜籽油,烧得冒青烟时,起锅泼在盆中辣子面上。伴随着“滋溜”一声响,和着被菜油激香的蒜香,香味弥漫满屋。然后添入凉开水、盐巴、自家酿的柿子醋,便调好了汁水。
另将蒸好的凉皮晾凉,切成1厘米宽的条,盛碗里,浇上汁水,放入焯好的时蔬、胡萝卜丝或豆芽,加上最后一样辅料 — —炕熟后擀碎的白芝麻。
奶奶做的凉皮吃起来香辣酸爽,尤其在北方漫长的夏季,这凉皮在我心中的地位简直没有什么可以代替。稍大的时候,吃得更多的是妈妈做的凉皮。
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,家境不宽裕,妈妈小时候没念过多少书,但她性子要强,甚至干体力活也要与男人争锋,16岁时已入了党,并成为生产队队长。
每次和爸爸一起下地干活,干到中午回来,她用半小时就能让家人都端上饭碗,就连蒸凉皮这么麻烦的面食,她最多提前半小时回来,也能让大家按时吃上。
“懒凉皮”
妈妈做的凉皮和奶奶做的略有不同,叫作“懒凉皮”,没有面筋,做法简单。那时,我已记事,她做凉皮大致的工艺是:将面粉纳盆,加入凉水,调成稀稠适度的浆待用。蒸锅入水烧沸,在凉皮箩箩面上刷油,舀入面浆摊匀后,漂水锅内蒸2分钟,至起大气泡即可。出锅晾在篦子上,并在其面上刷油(防止粘连)。待其完全晾凉后,切条装碗。
妈妈在调味上除了继承奶奶的做法,也有一些改进。
首先:
取大蒜加盐捣碎后,盛入盆中,添入凉开水调成蒜水。
其次:
在制作油泼辣子时有小改良:锅里倒入菜油烧热,投入姜片、花椒粒炒香后,起锅冲入盆中的辣子面上。凉皮在调味时,加入适量盐、味精、蒜水、醋水、油泼辣子,最后撒些熟芝麻面,一碗香喷喷的凉皮就做好了。
难忘学做凉皮经历
十年前,我在成都市区四川烹专附近的牧电路,发现了一家凉皮摊,中午饭点一过,两口子就已经卖完收摊。对于吃着凉皮长大的我,吃凉皮也许是出于思乡的情怀,但对于我的山西籍同学伟明,这碗凉皮却足以让他勾魂摄魄。
他经过旁敲侧击,终于从卖凉皮的老板嘴里套出 — —这凉皮是从陕西交学费拜师学成的。于是2015年暑假,伟明决定跟我一道去我的老家陕西,拜师学做凉皮。
经过长途跋涉,我们到达目的地陕西韩城。经过几天反复在一个熟人摊贩前套近乎、软磨硬泡,老板终于答应教伟明做凉皮。老板一再叮嘱我们:做凉皮是件苦差事。为考验我们能否吃苦,他要求在学之前做“吃苦测验”。那一次,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苦力体验。
七月骄阳似火,那个中午,知了在树上热得直叫:热死了、热死了。河里的鸭子浮在水面上静静地歇凉。
老板将我们带到他家的苞谷地,安排我们去给苞谷施肥。苞谷地里没有一丝风,周围环境湿热得如同蒸凉皮的蒸笼。
虽然以前读书不攒劲,但父母何曾这样使唤过我们?但为了同学能够顺利通过测验,学到手艺,我们咬牙顶着日头,终于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坚持到太阳落山施完肥 — —最终通过了老板的考验。
那一次经历,伟明凉皮手艺学得如何不是最主要的,我们最大的收获是:无论何时,顶住了,一切都会过去!
小镇夏庙的凉皮
在陕西华县,我最难忘的除了第一次去岳父家,猜测岳父要对我的N种刁难和考验外,还有小镇的一碗凉皮,它可以说是我吃过的凉皮中的No1。
小镇名叫夏庙,逢三、六、九赶场。我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县城,一桩婚事能不能成,心里忐忑不安。一日我去夏庙赶场,已是中午两点过,小镇的繁华已早早散去,唯有一家不起眼的凉皮摊前还在排着队,与周围冷清的街道形成强烈的反差。我虽是个不好热闹的人,也充满好奇地前往排队。
正应了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老话,吃了凉皮摊的这碗凉皮,我的味蕾真正被征服,是一种彻底的心服口服,是只要想吃就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的那种感觉,就像在春天的山谷看见杜鹃,让人怦然心动。
四川凉皮异乡味
背井离乡十余年,奶奶谢世已有七八载春秋,我返乡的机会太少,妈妈做的凉皮也很少能够吃到。在成都,我偶尔会到大街小巷寻觅陕西凉皮。
我吃到过打着“陕西凉皮”旗号的四川人做的,加了蒜泥、味精、鸡精、白糖、花椒粉、酱油、香醋、葱花的麻辣味凉皮;也吃到入川寻求发展的正宗陕西人做的不正宗的陕西凉皮,改良不彻底,吃起来不伦不类……尽管如此,我还是偶尔要去外面街上吃异乡风味的凉皮。
想起一首歌词写的:“哥抽的不是烟,抽的是寂寞。”我想说:哥吃的不是凉皮,是一种情怀,是对亲人的思念,往事的追忆,更是思乡游子的乡愁。
附:陕西凉皮制作工艺
陕西凉皮分为米皮和面皮两大类,米皮又以秦镇米皮和汉中米皮为代表,以大米为主要原料。
秦镇米皮是将大米泡涨后打磨成米浆,加入开水搅匀蒸制;汉中米皮则将泡涨的大米直接打成米浆上笼蒸制。因篇幅有限,这里重点讲述面皮的制作工艺。
(一)面皮制作过程
1.和面
取高筋面粉2千克纳盆,清水约900毫升倒入盆中(水分次加入),边加边搅拌,打成面碎后,和成面团。面和好之后,放案板上揉两三道,10分钟揉一次,直到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,就可以了。
2.洗面
往盆中舀入2.5升清水,把面团放入水中反复揉洗,直到水中只剩下面筋,把浆水倒入另外的容器里沉淀。一般沉淀5小时,然后滗掉面上的清水,只剩下粉浆。另把面筋煮熟留用。
3.蒸制
大蒸锅烧水,准备两个箩箩。水烧开后,在箩箩面上刷菜油,漂于开水上。粉浆搅匀后,舀入箩箩里均匀摊平,盖盖蒸约2分钟,起大泡即可。两个箩箩交替进行。出笼的凉皮面上要刷油,防止粘连。
(二)调料的制作
1.辣子油制作
往热锅里舀入菜油5升烧热,投入葱片和姜片,炸至焦黄时,捞出来不用。待油温升至 230℃~250℃时关火,等到油温降至180℃左右时,把油倒入辣椒面盆中(细辣椒面750克、白酒100毫升、白芝麻100克),边倒边搅,并加入盐40克、鸡精5克、香醋2毫升,激出辣椒面的香味,待用。
△图文无关
2.香料水制作
往锅里舀入开水10升烧开,放入一个调料包 (内含花椒20克、小茴香20克、桂皮10克、八角15克、香草3克、香叶3克),熬3~5分钟,出锅搛去调料包,香料水放凉,待用。
3.醋汁制作
往锅里倒入香醋250毫升、陈醋250毫升烧开后,掺入开水250毫升,烧开后加入白糖50克、盐50克、鸡精25克、味精50克,以及调料包一个(配料同上),煮3~5分钟,关火放凉。
4.蒜水制作
取蒜瓣适量,加盐捣成泥后,放入盆中,加入适量的凉开水搅匀,即成。
5.调制面皮
往盘里放入切好的面皮、面筋,以及事先焯熟的豆芽、时蔬末或黄瓜丝,依次加入适量的辣子油、盐、味精、蒜水、醋汁、香料水、芝麻酱(用凉水稀释过),搅匀便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图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5277906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apersinn.com/ar/كيبوميشي/11623.html